• <span id="m5bp8"></span>
    1. <object id="m5bp8"><tt id="m5bp8"></tt></object>

        1. 會員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兒科 > 小兒消化道疾病

          小兒消化系統(tǒng)特點

          2014-01-12 01:24:10  

            一、解剖生理特點

              小兒正處于生長發(fā)育階段,所需要的總能量相對較成人多,而消化器官發(fā)育尚未完善,如胃腸道受到某些輕微刺激,比較容易發(fā)生功能失調(diào)。因此,兒科醫(yī)師應了解小兒消化系統(tǒng)的解剖生理特點。

              (一)口腔

              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容量小,齒槽突發(fā)育較差,口腔淺,硬腭穹隆較平,舌短寬而厚,唇肌及咀嚼肌發(fā)育良好,且牙床寬大,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。這些特點為吸吮動作提供了較好的條件。新生兒出生時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,生后即可開奶。

              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,血管豐富,易于受傷,清潔口腔時,務必謹慎擦洗。幼嬰唾液腺發(fā)育差,分泌量極少,故口腔比較干燥,生后34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,56個月時明顯增多,由于口底淺,故常發(fā)生流涎,稱為生理性流涎。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腺中淀粉酶低下,不宜喂淀粉類食物。

             (二)食管

              新生兒及嬰兒的食管呈漏斗狀,黏膜纖弱、腺體缺乏、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(fā)達,易發(fā)生溢乳。新生兒食管的長度約為1O11cm,l歲時約為12cm5歲時長16cm,年長兒達2025cm。食管全長相當于從咽喉部到劍突下的距離。插胃管時,從鼻根至劍突的距離作為插入的長度。新生兒、嬰兒的食管下括約肌發(fā)育不成熟,控制能力差,常發(fā)生胃食管反流,但大多數(shù)嬰兒至810個月時癥狀消失。此外,嬰兒吸奶時進入過多空氣,易發(fā)生溢奶。

              (三)胃

              嬰兒胃呈水平位,當開始會走時,其位置逐漸變?yōu)榇怪。新生兒胃容量約3035ml3個月時為l20ml,1歲時為230ml。由于胃容量有限,故每日喂食次數(shù)較年長兒為多。胃平滑肌發(fā)育尚未完善,在充滿液體食物后易使胃擴張。吸吮時常吸人空氣,稱為生理性吞氣癥。賁門張力低,易使嬰兒發(fā)生嘔吐或溢奶。

              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,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,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為少,且酶活性低下,消化功能差。鹽酸激活凝乳酶使乳汁凝固,人乳較牛乳凝結得慢,凝塊也較小。人乳中含有脂肪酶而牛乳無此酶。人乳中5O%的脂肪在胃內(nèi)被分解。胃排空時間水為11.5小時,母乳為2.53小時,牛乳為34小時。喂養(yǎng)小兒間隔時間不宜過短,要符合食物從胃中排空的時間。早產(chǎn)兒胃排空得更慢,易發(fā)生胃潴留。

              (四)腸

              新生兒腸的長度為身長的8倍,嬰兒超過身長的6倍,而成人僅為身長的4倍。腸黏膜細嫩,富有血管和淋巴管,小腸絨毛發(fā)育良好,腸肌層發(fā)育差。小兒腸系膜柔弱而長。黏膜下組織松弛,易發(fā)生腸扭轉和腸套疊。小腸的主要功能包括運動、消化、吸收和免疫保護。大腸的主要功能是貯存食物殘渣、進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糞便。

              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個體差異較大,1236小時不等。母乳喂養(yǎng)兒奶液通過腸道的時間較快,人工喂養(yǎng)兒則較慢,可延長到48小時,所以,人工喂養(yǎng)兒大便較干結。

              嬰幼兒腸壁較薄,通透性高,屏障功能較弱,腸內(nèi)毒素及消化不全產(chǎn)物和過敏原等易經(jīng)腸壁進人體內(nèi),引起全身性和變態(tài)反應性疾病。

              由于小兒大腦皮質(zhì)發(fā)育不成熟,進食時常引起胃結腸反射,產(chǎn)生便意,所以大便次數(shù)多于成人。

             (五)胰腺

              對新陳代謝起到重要作用,既分泌胰島素又分泌胰液,后者進入十二指腸發(fā)揮多種消化酶的消化作用。幾個月的嬰兒,其胰腺結構發(fā)育尚不成熟,缺少結締組織,但血管豐富。胚胎20周時,胰腺腺泡已經(jīng)發(fā)育成熟;出生34個月時,胰腺發(fā)育較快,胰液分泌量也隨之增多;出生后1年,胰腺外分泌部生長迅速。新生兒外分泌部胰酶出現(xiàn)的順序為:胰蛋白酶、糜蛋白酶、羧基肽酶、脂肪酶,最后是淀粉酶。由于嬰兒腸淀粉酶含量較少,故不宜攝人過多的淀粉類食物。新生兒胰脂肪酶活性不高,直到23歲時才接近成人水平。

             (六)肝

              新生兒肝臟相對的較成人大,其重量為體重的4%,成人肝為體重的2%,到10個月時為出生時體重的2倍,3歲時則增至3倍。肝臟富有血管.結締組織較少,肝細胞小,再生能力強,不易發(fā)生肝硬化。肝細胞到8歲時才發(fā)育完全。小兒肝臟的上、下界隨年齡而異,正常小兒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(嬰兒在第4肋間),腋中線第7肋間,背后第9肋間。肝臟下緣l歲左右一般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2cm處捫及,劍突下更易捫到,4歲以后肝下緣上升,6歲以下可在肋緣Fl-2cm處捫及質(zhì)地軟而無壓痛的肝臟。嬰兒肝臟易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,如缺氧、感染、藥物等均可使肝細胞腫脹、變性、壞死、纖維增生而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。

             (七)脾

              新生兒脾重3g,成人脾重l20g。脾臟位置較表淺,正常新生兒的脾臟可于左肋緣下12cm處觸到.3個月以內(nèi)脾臟在肋緣下捫及認為正常,5 6個月以后脾臟不易捫及。當疑有脾大時應叩脾濁音界。增大的脾臟均有切跡。

          二、腸道細菌

              胎兒的腸道在母體內(nèi)是無菌的,生后數(shù)小時細菌始經(jīng)口、鼻、肛門等處侵入,但在正常情況下胃及十二指腸幾乎沒有細菌。腸內(nèi)菌群與食物成分以及周圍環(huán)境的細菌污染程度有關,單純母乳喂養(yǎng)兒,其正常糞便中的細菌以雙歧桿菌占絕對優(yōu)勢,故大便染色涂片中幾乎全系革蘭陽性細菌(雙歧桿菌),其他如嗜酸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產(chǎn)氣乳酸桿菌等含量極少。人工喂養(yǎng)或混合喂養(yǎng)兒,腸內(nèi)細菌群就沒有上述那樣單純,大腸桿菌、嗜酸桿菌、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,大便染色涂片中以革蘭陰性細菌占優(yōu)勢。這種區(qū)別主要是由于奶類中蛋白質(zhì)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成分不同所致。母乳含碳水化合物較多,蛋白質(zhì)較少;牛乳中含蛋白質(zhì)較多,相應的使分解蛋白質(zhì)的大腸桿菌在腸內(nèi)繁殖增多。脂肪酸可抑制某些細菌,尤其是葡萄球菌的生長。人乳中的乙型乳糖可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和繁殖,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;而牛乳具有相反的作用。腸道內(nèi)的細菌還能合成維生素KB族維生素。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菌有一定拮抗作用。大量使用抗生素后.可使腸道正常菌群失調(diào),對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生物作用減弱,導致消化功能紊亂。

          三、小兒糞便

              新生兒最初3日內(nèi)排出的糞便,性狀黏稠,呈橄欖綠色,無臭,稱為胎便。它由脫落的腸上皮細胞、濃縮的消化液、咽下的羊水所構成。23日后即轉變?yōu)槠胀ǖ膵雰杭S便。母乳喂養(yǎng)兒的糞便呈金黃色,稠度均勻,形如軟性黃油,偶或稀薄而微帶綠色,有酸味,pH 4.75.1,但不臭,每日排便平均24次。增加輔食后,大便次數(shù)即減少。牛乳喂養(yǎng)兒糞便色淡黃,大便較干,量多,微有腐敗臭味,每日排便12次,易發(fā)生便秘;旌衔桂B(yǎng)兒糞便黃色、較軟,介于牛奶與母乳喂養(yǎng)之間,每日13次不等。添加淀粉后可使大便增多,添加水果、蔬菜等輔食后,大便外觀與成人糞便相似。

          每晝夜排便次數(shù)因人而異,多少不等,隨年齡增加而逐漸變?yōu)?span lang="EN-US">12次。小兒排便是反射性的,只要按時坐盆,在2歲前后即可養(yǎng)成定時排便的習慣。

          來贊一下
          近回首頁
    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  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野外,92极品少妇午夜福利100,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,国产亚洲日本精品一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久久久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
        2. <span id="m5bp8"></span>
          1. <object id="m5bp8"><tt id="m5bp8"></tt></object>